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常见的问题。预归类和预裁定是中国海关事务中两个重要但容易混淆的概念。预归类咨询热线:19145708693
简单来说,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
预归类:解决的是这个商品应该用什么税号?的问题。核心是商品归类。
预裁定:解决的是这个商品的完税价格、原产地、或者贸易资格等是否符合规定?的问题。范围更广,包括了归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详细的对比表格和解释来彻底说清楚它们的区别。
核心区别对比表
| 对比维度 | 预归类 | 预裁定 |
| 核心内容 | 单一且专注:仅限于商品归类,即确定商品的《税则》编码(HS Code)。 | 范围广泛:包括三大类事项:1. 归类事项(即包含了预归类)2. 估价事项<br>3. 原产地事项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管理暂行办法》 |
| 签发机构 | 海关总署授权的归类分中心 | 海关总署或其授权的直属海关 |
| 法律效力 | 具有行政决定的效力,但对其他相同商品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约束申请人和海关。 | 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海关预裁定决定书在全国关境范围内对所有海关和所有进出口商均适用。 |
| 申请时间 | 货物进口或出口前。 | 货物拟进出口至少3个月前提出申请。 |
| 有效期 | 未明确规定,通常在该商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发生改变,或海关总署发布新归类决定前有效。 | 自预裁定决定书生效之日起3年内有效。
| 主要目的 | 提前确定税号,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办理许可证件、了解贸易管制政策等。 | 为企业提供明确、稳定、可预期的税收和贸易环境,保障贸易安全与便利,是《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核心措施。 |
深入解释
1. 预归类
它是什么?
预归类是指在海运、空运等实际进出口之前,进出口人向海关申请,由海关对其拟进出口的货物预先确定商品归类意见的服务。
为什么需要它?
成本确定性:一个商品可能对应多个相近的HS编码,而不同编码的进口关税、增值税税率可能差别很大。提前确定编码,企业就能精确计算成本和利润。
贸易管制明确性:不同编码可能涉及不同的监管条件,如是否需要许可证(如进口许可证、CCC认证、濒危物种允许进口证明书等)。提前知道编码,可以提前准备相应文件,避免货物到港后因单证不齐无法报关。
典型场景:
一家公司准备从国外进口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它既有健康监测功能,又有信息提醒功能。它可能被归入手表类,也可能被归入医疗设备类。税率和监管条件天差地别。此时,公司就可以申请预归类,让海关权威部门来判定其最终的HS编码。
2. 预裁定
它是什么?
预裁定是海关应企业申请,对其拟进出口货物的归类、估价、原产地等海关事务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请注意,商品归类预裁定实际上已经吸收并取代了原先的预归类制度,使其在一个更统一、更具法律效力的框架下运行。
三大事项详解:
1. 归类事项:和上述预归类完全一样,确定HS编码。
2. 估价事项:确定货物的完税价格。例如,在存在特许权使用费、特殊关系(母子公司交易)等情况下,如何确定完税价格,企业可以申请预裁定。
3. 原产地事项:确定货物的原产地资格。例如,企业从东盟国家进口货物,想享受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税率,但不确定该货物是否满足完全获得或实质性改变的原产地标准,就可以申请原产地预裁定。
为什么需要它?
法律确定性和稳定性:预裁定决定书在全国海关通用,为企业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极高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通关便利:货物实际进口时,如果企业申报的内容与预裁定决定一致,海关将予以认可,可以大大加快通关速度,减少争议和稽查风险。
全球接轨:这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核心要求,体现了中国海关与规则的接轨。
总结与关系
从属关系: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预归类可以被看作是预裁定的一个子集。当你申请归类预裁定时,你就是在做原来预归类的事情,但拿到的是法律效力更强的预裁定决定书。
演进关系:中国海关的管理制度在不断优化。预裁定制度是一个更高级、更全面、法律效力更强的制度,它整合并提升了原先相对分散的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原产地预确定等职能。
如何选择:
如果你只关心商品编码,那么就申请预裁定(归类事项)。
如果你还关心价格审定、支付条款的特殊性、或者原产地资格等问题,那么你需要申请相应项目的预裁定。
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如果笼统地谈论提前确定税号,说预归类大家都能理解。但从严谨和官方的角度出发,现在更标准的说法是申请归类预裁定。预归类咨询热线:19145708693
简单来说,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
预归类:解决的是这个商品应该用什么税号?的问题。核心是商品归类。
预裁定:解决的是这个商品的完税价格、原产地、或者贸易资格等是否符合规定?的问题。范围更广,包括了归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详细的对比表格和解释来彻底说清楚它们的区别。
核心区别对比表
| 对比维度 | 预归类 | 预裁定 |
| 核心内容 | 单一且专注:仅限于商品归类,即确定商品的《税则》编码(HS Code)。 | 范围广泛:包括三大类事项:1. 归类事项(即包含了预归类)2. 估价事项<br>3. 原产地事项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商品归类管理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预裁定管理暂行办法》 |
| 签发机构 | 海关总署授权的归类分中心 | 海关总署或其授权的直属海关 |
| 法律效力 | 具有行政决定的效力,但对其他相同商品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约束申请人和海关。 | 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海关预裁定决定书在全国关境范围内对所有海关和所有进出口商均适用。 |
| 申请时间 | 货物进口或出口前。 | 货物拟进出口至少3个月前提出申请。 |
| 有效期 | 未明确规定,通常在该商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发生改变,或海关总署发布新归类决定前有效。 | 自预裁定决定书生效之日起3年内有效。
| 主要目的 | 提前确定税号,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办理许可证件、了解贸易管制政策等。 | 为企业提供明确、稳定、可预期的税收和贸易环境,保障贸易安全与便利,是《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核心措施。 |
深入解释
1. 预归类
它是什么?
预归类是指在海运、空运等实际进出口之前,进出口人向海关申请,由海关对其拟进出口的货物预先确定商品归类意见的服务。
为什么需要它?
成本确定性:一个商品可能对应多个相近的HS编码,而不同编码的进口关税、增值税税率可能差别很大。提前确定编码,企业就能精确计算成本和利润。
贸易管制明确性:不同编码可能涉及不同的监管条件,如是否需要许可证(如进口许可证、CCC认证、濒危物种允许进口证明书等)。提前知道编码,可以提前准备相应文件,避免货物到港后因单证不齐无法报关。
典型场景:
一家公司准备从国外进口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它既有健康监测功能,又有信息提醒功能。它可能被归入手表类,也可能被归入医疗设备类。税率和监管条件天差地别。此时,公司就可以申请预归类,让海关权威部门来判定其最终的HS编码。
2. 预裁定
它是什么?
预裁定是海关应企业申请,对其拟进出口货物的归类、估价、原产地等海关事务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请注意,商品归类预裁定实际上已经吸收并取代了原先的预归类制度,使其在一个更统一、更具法律效力的框架下运行。
三大事项详解:
1. 归类事项:和上述预归类完全一样,确定HS编码。
2. 估价事项:确定货物的完税价格。例如,在存在特许权使用费、特殊关系(母子公司交易)等情况下,如何确定完税价格,企业可以申请预裁定。
3. 原产地事项:确定货物的原产地资格。例如,企业从东盟国家进口货物,想享受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税率,但不确定该货物是否满足完全获得或实质性改变的原产地标准,就可以申请原产地预裁定。
为什么需要它?
法律确定性和稳定性:预裁定决定书在全国海关通用,为企业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极高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通关便利:货物实际进口时,如果企业申报的内容与预裁定决定一致,海关将予以认可,可以大大加快通关速度,减少争议和稽查风险。
全球接轨:这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核心要求,体现了中国海关与规则的接轨。
总结与关系
从属关系: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预归类可以被看作是预裁定的一个子集。当你申请归类预裁定时,你就是在做原来预归类的事情,但拿到的是法律效力更强的预裁定决定书。
演进关系:中国海关的管理制度在不断优化。预裁定制度是一个更高级、更全面、法律效力更强的制度,它整合并提升了原先相对分散的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原产地预确定等职能。
如何选择:
如果你只关心商品编码,那么就申请预裁定(归类事项)。
如果你还关心价格审定、支付条款的特殊性、或者原产地资格等问题,那么你需要申请相应项目的预裁定。
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如果笼统地谈论提前确定税号,说预归类大家都能理解。但从严谨和官方的角度出发,现在更标准的说法是申请归类预裁定。预归类咨询热线:19145708693
此文关键字:预归类、预裁定、商品归类